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

西臨淡水河望春風

    站在大稻埕碼頭,冷冷的風,刺骨的吹來。以前,我也曾在燦爛晴空下來到這個地方,輕輕的經過,並沒有駐足,畢竟,我不是這裡的人,這裡並沒有我的記憶存在。

  但是,有個不斷打動我的人,從年輕的時候,就經常在這個岸旁散步。

  1933年,二十五歲的他,住在當年最繁榮的大稻埕,空暇時、憂悶時或悲傷時,這淡水河邊,就成了他排解心情的地方,那天,他見到成雙成對的青年男女,在河邊浪漫,促成了他寫下「望春風」,那些內心思慕的的情誼,輕盈的趁著音符飄出邊際,緩慢的拂出懷春之情,少女害羞的神情都被他看了進去,暗戀之心也讓他毫無保留的說盡,百來個字,就把相思通通表白,沒有掩飾、卻不致於赤裸,那種心裡想要戀愛的情懷與心跳聲,活靈活現、維妙維肖躍然詞上。

  一樣的地點,往昔不在,但是天空雲彩依然,時光經過了四十四年,停滯創作後,唯一道出「相思海」,兩年後他因中風而病逝家中,「相思海」成為了他最後的遺作。

  他是李臨秋,1909年出生在台灣日據時代的台北雙連地區,後移居大稻埕。原來家裡富裕,卻因父親好客、仗義為友作保,賠盡家產、憂鬱而逝。

  當時,他才剛從大龍峒公學校」(小學)畢業,15歲家道中落,只能輟學謀職,從富家少爺成為「永樂座」戲院當「茶房」,為客人倒水的工友。

  「永樂座」是大稻埕茶葉大王陳天來創設的娛樂事業,李臨秋的祖母是陳天來的侄女,永樂座在日據時代是台灣同胞「專屬」的電影院,當時觀眾憑著票根,就可以免費喝茶,在電影開演前及中場休息時,「茶房」會提著一大壺開水,幫觀眾沖茶。之後,他轉至「高砂麥酒株式會社」(即戰後改稱「建國啤酒廠」)擔任工友,並進修「日本早稻田大學」函授課程,工作之餘就讀成淵中學夜間部,隨即再度進入「永樂座」擔任會計。

  1920年代的電影還是默片時期,在電影放映時,通常會有「辯士」,在放映室裡為觀眾「口說」劇情和對話,當時最有名的「辯士」是詹天馬;有一次詹天馬看著影片上的字幕,有個字一時唸不出來,站在一旁的李臨秋告訴他怎麼唸,詹天馬發現這個年紀輕輕的「茶房」,竟有深厚漢文基礎,於是鼓勵他試著寫劇本和本事,之後李臨秋的工作也從「茶房」升格為「文書」。這是他與臺灣歌謠界結緣的開始,也是人生重要的分界點。

  這個男子開始從事歌詞創作、編劇、書寫電影本事。先為上海聯華電影公司「懺悔」、「一個紅蛋」等默片電影寫主題歌、本事,編寫劇本供「辯士」演出之用。1933年創作「望春風」,由鄧雨賢譜曲,一舉成名。1938年「四季紅」一系列作品相繼問世,更享盛名,李臨秋被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延攬為專屬作詞家,成為當年臺灣歌謠界耀眼之星。

  戰後,國民政府大舉遷移來台,並施行語言與教育思想控制,二二八事件及國民政府全面推行國語,台灣歌曲漸變為中低下層的次文化,台語歌曲式微。但他和作曲家王雲峰合作,再以《補破網》喚起人們認知台語創作歌謠的內涵。

  1960年,任職的永樂戲院被拆除,他退休而不再創作。晚年,他接受作曲家林二的敦請,將舊詞《相思海》授予譜曲,1979年李臨秋病逝於大稻埕「建昌街」。

  這個創作過180餘首歌詞的清瘦男子,一生經歷了時代變故,將心裡話謄於詞海交代身世,他以「補破網」,隱喻二二八事件後,臺灣社會的殘破,經濟、金融崩潰,人心惶惶不安的狀況,那種欲哭無淚,人生絕望的無奈心情,樸素無華的描白。

  人生,總有那種跌落谷底的心死時刻,在逼不得已中,卻仍要一步一步悶悶的繼續人生,忍著吞下困苦的活下去,那個年代,政治的迫害,民不聊生,終將讓這個近中年者說出了世道灰暗的悽涼之景。

  他的父親從小是家中獨子,備受寵愛,又因家境優渥而飽讀詩書,李臨秋自幼自然受父親影響,後天的家道中落並沒讓他喪志,反倒是撐起家的一片天,即使工作薪水微薄,仍不斷充實自我。

  李臨秋曾對兒子說,作品若欲被社會大眾所接受,除了「三分雅、七分俗」更要體察社會脈動,真實傳達社會心聲,作品才能留芳百世、千古不墜。他為中下階層人們寫歌,不為達官貴人賦詞而行錦上添花阿諛之舉。他總在歌詞完成之際,讀給不識字的母親與妻子聽,直到她們瞭解歌詞所要表達的意境才算完稿。「若是連不識字的都聽得懂你所寫的歌詞,那麼識字的必然懂。」

  他為台語的美感、時代的景色、常民的生活寫下清晰的履歷。

  有一幅輓聯,最足道盡李臨秋在台語創作歌謠的地位:  「望春風,傳情、傳族聲、傳萬世; 補破網,補情、補民心、補人間。」

  他的「望春風」,是思春悸動的青春期,「四季紅」,譜出熱戀男女與四季更替的呼應,伊的「補破網」,是對人間世情的無奈嘆息。

  「相思海」,是不是他站在大稻埕上遙望淡水河上的深切情懷?

  生命中,我們所遇到的人,再微小,仍會在我們心疊上一層皺摺,掀開了滿腹快樂與傷痛。

  有些人,你不曾與他認真交談,卻每一波交集與流動,都會放在心底中,那像浪,推著往岸,在灘沙中流失,那些不會回來的人,沉入靈魂最深處,我是不會忘記的,只是那些傷懷,時間久了,並不會影響日常生活,但是心裡卻有了容得下逝去的人的空間。

海面茫茫相思海 茫茫失東西 阮是思君君袂來 搭心今何在 今何在 今何在 今何在 啊!海鳥替阮做花使海中孤舟相思海 孤舟問天涯
阮是找君君不知 波浪滿腹內
滿腹內 滿腹內 滿腹內 啊!海風傳情乎伊知

海底摸針相思海 摸針憨大獃
阮心罵君君不該 消瘦為你害
為你害 為你害 為你害 啊!海水流落為了愛

  海風吹來,我想起的是自己的故事,李臨秋寫的是他的眼底,淡水河上每日飄浮著許多臺北人的浮生點滴。這條河,孕育著許多人情世故,收納眾生輪迴幻夢,沐浴浮世繪人間物語,眾生於河岸這邊淨身,世間各種人的表現和面貌,無法解的心結,無須辯解,沉默的立在碼頭,遙遙凝視最遠的地平線,讓雨、讓海風、讓夕陽西沉與月光,洗滌蒙受塵埃的身心。

  布農族古老傳說中說,「不管有多久,河流還是會回到它走過的路線。」淡水河一直都在,從李臨秋的1909年到如今我的2013,百年來,他的歌仍隨歲月的經過所帶來的人生滋味留在我身上。


  吟唱故人的辭意,心留在台北城的當今,環顧台北發跡的地理,雖然初次踏在這片土地,但曲意的五味雜陳,卻如此熟悉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