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的冬日清晨一如往常的爽朗,延平北路的菜市場叫賣聲持續了百年,甘蔗汁有冷有熱,恆久美味的東西一貫沒有店名,南北都一樣,一台四輪推車、甘蔗原汁四個字,老闆穿著長袖橫條POLP衫,腳著雨鞋,灰白的鬢髮,笑了多年的黝黑臉龐,站在菜市前端,蔬菜置放在藍籃子裡發著光。
中年婦人說,那椪皮是自己做的,從大市看到想自己做做看。那是古時,貧窮人一年難得吃上幾回肉,就將豬皮剮盡油脂後煮熟,待晾乾後下熱油炸,炸得金黃起泡,
再放到湯裏泡軟,食用時,切塊涼拌,風味獨特。也有人加上切段芹菜、蘿蔔絲、豆干絲一起拌炒,加香油或麻油,清爽又添香氣。
走到慈聖宮前的長排小攤,依舊走入廟埕裡,從後方叫碗白飯與蘿蔔排骨湯,六十元的排骨湯放在長方形的鋁製摺疊桌,蘿蔔清甜的香氣幽幽的拂入鼻尖。
這湯上,沒有南部漂浮的香菜,也沒有青翠的芹菜,卻仍保有古早最有誠意的滋味。那是小排骨的氣味。
削皮後的白蘿蔔,滾刀切塊,起一鍋滾水,下小排骨汆燙去血水,再起一鍋滾水,放排骨與白蘿蔔,讓他滾熟,撈除表面浮泡,再慢慢熬煮,最後再添鹽與芹菜末、香菜。
把 白飯撥入排骨湯裡,飯湯熱騰騰的蒸氣裊繞在慈聖宮,老榕樹下,鳥兒吱喳,鄰桌啤酒下肚,這個清晨,廣場上三四十小方桌,有肉燥飯、四神湯,還有魷魚標、肉
粥、清蒸橘螃蟹,砂鍋魚頭的瓦斯爐架火燒的正旺,嬰孩抽泣中睡著,兒童嘻鬧穿梭桌椅旁,醉醺醺的中年人,哀嚎低聲哭泣被友人架了出去,一旁悶頭乾喝台啤,
醬蜆仔微張著嘴躺在小菜盤,陪著孤單男人靜悄悄。
陽光斜斜洋灑在水泥地上。
冷冷的天,有人穿冬衣,有人著短袖,各人心情不一樣,卻同時聚集在這個空間裡流浪,輕輕地喝下這口湯。屬於這方淨地,是青年口中的天龍國,卻如此安適、溫暖。是哪,媽祖從宮內庇祐塵世凡人,柱樑上的石龍,看盡這世間的一切,天上人間,境遇不同,各人造業各人擔。承認成了最艱鉅的回答。
二O一三年,心要暖,就來大稻埕的榕樹下,拜媽祖保平安,讓排骨蘿蔔湯飽足你的空虛寂寥,撫慰你對塵世厭煩而生的働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