閉上眼睛,遙想起來,我曾在台中度過幾天美好時光。
正確的時序已經忘懷,但那日,喬茵站在站牌下,她戴著黑框眼鏡、一頭短髮,身穿SOU SOU灰洋裝,衣裳點綴排列的黑點,我下了高鐵轉運公車,她嘴角那抹微笑綻放在深酒窩裡,引我步入小巷,接近夕陽的光芒緩緩的在身子下射出兩個狹長的人影。
窄小的街道充滿著中部氣味,中南部總讓人無法分出假期與否。人們照日常生活的步調行進著,沒有翻閱日曆的緊張感,這街道是不需要高跟鞋來晉級人生,轉了幾個彎道,巷子盡頭,是難以掉頭的侷促,抬頭一望,天一片藍,清朗明亮,像透徹的價值觀。
白茫茫的水泥房門口一株小樹,幾盆小花,白的、紫的、鮮黃的小野菊,挨在一起隨風輕飄,閑閑的什麼事都沒發生似的,花影草影也動搖著,推開五顏六色的舊棧木門,花圃是矩形的,幾塊小石隱約埋在草地裡,這兒的陽光可強烈了,落地窗前張掛紫布帘,帘的花樣令人沉溺在假期中的愉悅,樹上真的有蝴蝶飛、小鳥吱喳及蜜蜂嗡嗡,濕潤潤的泥地已有植物的生活工序。
鞋子放在木棧板上,再推開落地門,大長桌,開放式廚房佔據空間的三分之一,生活感攤在眼前,觸目所使用的柳宗里等工藝家製作的廚具琳琅滿目,空氣流通在花圃與餐桌之間,是一個無所事事的屋子。
訪客被安排在二樓空間,尾隨戶外木梯而上,數坪大陽台,太陽正以一種發威的態度毫不客氣的照耀,灼熱的烤肉架、被光曬到禿白的木凳,乾癟又潔淨。二樓的爬藤看似弱不經風,卻硬朗的伸展。
室內可說是喬茵選書,也是森老闆的閱讀,因為照顧植物而選讀的日本書籍,以封面陳列在壁面與木架上,小流理台可自沖咖啡品茶,清晨時為用餐之處,這層樓中合宜的房間裡掛著沖繩田原幸浩的布簾,天空藍衛浴,檸檬黃小廳與偌大的陽台,成了自然光的安憩之地。
連結這空間的是居家工作室,粉紅牆,組合式木桌,放映機,幾顆京都SOU SOU扛回來的懶骨頭、無印良品躺椅,尾端是主人專用的衛浴。
如果說這代人一生中想追求什麼,我想一個理想的居住空間,應該是台灣人心中的一個夢。實現夢想的過程中,我們依賴著信心與渴望去靠近,而在漸漸具備條件後,真正實踐出來的是否就是我們當時所懷抱的模樣呢?
清晨起,讀了一室的選書,陽光照的肚子發餓,走到一樓,喬茵用Tiffany藍的《DANSK》迷你造型琺瑯熱了一鍋有機豆漿遞到木桌給我,木盤上放著幾片烤麵包與果醬,森老闆將霜降牛肉片放在迷你鑄鐵鍋燒煎,倒入京都龜甲萬壽喜燒醬,焦香與醬汁沸騰著,德國香腸也熟了,這些全都端到我面前,豐盛而富足的氣味瀰漫。沒有音樂的空間卻顯得氣氛十足,戶外的視野讓用餐速度變得更加緩慢。
日頭赤炎,森老闆單獨坐在屋簷下,面對著綠地,背部一抹陰影,沉默的時間流逝。
午後,為遊歷非洲講座而來的人群漸漸溢滿,柯亞打理的主題點心盛滿桌面,屋內的人之所以求知,多半是因為渴望著某些發生與選擇,就如同在這個假期裡,我們可以選擇遠走他鄉賞櫻,或臨海洋觀浪,也能徜徉在樹林間深呼吸,我們能深深埋在影片中走入他人一生的悲歡離合,也能自由進出書海裡的綿密思緒,我們因有所選擇而存在。
在這茫茫人海之中,每個階段都會有人進出你的人生,你也會試著拒絕與迎接不同族群,而每每到了這個時候,我總覺得幸運,因為,一切我所選,都因為自由而存在著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